专题东瑞专栏

《一条山路的最后脱贫攻坚战》观后兼参观《决胜之路》展览有感

东瑞(香港)

 

 

3月,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朋友转来的一个视频,感慨万千!许多无聊的视频一看,马上删了;这个视频,吸引力很强。录像编辑的虽然只是中国一个贫困山村脱贫的事例,但堪称全国脱贫的缩影,具有强而有力的说服力。

 

旧称天府之国的四川,在凉山有一个叫阿布洛哈的穷山村,三面被三千米高的高山峻岭环住,几乎与世隔绝;全村只有两百六十三人,六十年代还曾有约三百名麻风病人被安置在这里。放在十四亿人口里,比率是多么微不足道,但在脱贫的伟大构想中,国家没有忘记他们,也必须为这仅两百多人的阿布洛哈村弱势团体着想!这个山村,有很多老村民,一辈子就在山村里生老病死,没出过门;因为出山一次就得花费三个小时;一位孕妇就说,每次体检,她来回都要走崎岖艰难的山路,生怕在途中分娩。

 

于是,国家动用建设高速公路的建筑团队打了一场艰难的最后攻坚战。遇到的主要问题是,建筑的公路虽然不很长,但万分艰难,需要穿山越岭,迂回盘旋。既然没有公路,运输也就产生很大的问题。建设队伍为了运输需要的建筑材料,还史无前例地动用了直升飞机。为山村大半辈子无法走出小天地、不知世界有多大的村民着想,建设队伍冒着攀爬险崖峭壁的危险 ,终于解决了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无公路村的交通问题,建好了一条公路和高空吊车,大大节省了村民来往县城的时间。只有中国,才能一声令下,抢时间 、按时完成任务!

 

我们多年来在印度尼西亚和亲友们自由行,旅游车常常行驶在穷乡僻壤,我们就看到当地的山民、农民确实很穷,有一次还看到某些山区因为缺典,路上走着的许多村民就患上大脖子病,非常可怜。六十年代,我们北归求学不久,在闽南读书,哪怕沿海地区,交通也很不便,如泉榕公路当时就还不是柏油路,行车时黄沙飞扬;到农村看望亲戚,还得搭那种特地载人的自行车,由车夫载去。六十年代中期到农村搞“运动”大半年住在农民家里与他们三共同(同住、同吃、同劳动),我们几乎每天一起吃番薯稀饭,难得吃到干饭和猪肉。没想到,变化那么快啊!半个世纪而已,天翻地覆慨而康,换了人间。

与香港侨爱基金董事长、金轮董事长、侨友社名誉会长王钦贤合影

 

脱贫展也走来香港,名称很长:《决胜之路——港澳同胞参与国家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纪实展览》。我和内子也获《大公报》(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)的邀请,出席了3月23日在会展中心的开幕典礼。展览规模很大,材料也很丰富,看到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照片和脱贫故事,也看到我们的带头人为了伟大的脱贫宏图按照时间完成,走遍全国,访贫问苦,亲民形象深入人心。不由得想到一些国家,自己的国家疫情那么严重、暴力、示威持续不断,无法治理好,还常常甩锅指责别人!而中国,人民齐心协力抗疫情,真的是交了一份不错的、努力的、有成效的民生成绩表给世界看!

 

看展览,也明白脱贫的决胜计划始于2012年,前后不过八年,就让832个穷县、9899万人(近一亿人)脱了贫,真是了不起的成就,值得中华民族自豪。回想多年前,我们游历过世界最富的北欧三国,在芬兰、挪威,就亲身感觉到他们对中国人的不屑和傲慢。早年我们生活在南洋,也感受到排华和歧视,连我们的华文都被等同于毒品,严禁使用。如今,中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了,半世纪前被煽动排华的印度尼西亚,今天连总统都打中国疫苗。

 

十几年来,我们到内地游览多达几十次,亲戚、博友、文友很多,亲眼看到他们生活的巨大变化。最典型的,莫过于住的房子,越换越大,越搬越高档;为朋友洗尘接风安排的饭局菜肴往往太好太多,也太浪费了。六十七十年代,内地老百姓普遍生活水平低,衣着也单调朴素;近十几年,境外的入到内地探亲,不像以前那样需要请大家到菜馆子大吃一顿以显示衣锦还乡了;相反,已经由内地亲友做主人,包下你几天的午晚餐了;以前,海外亲属回国,带一大堆吃的用的穿的礼物送给内地亲友,经济上轨道、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后,“中国制造”到处都是,收获礼物的反而是境外的、海外的亲友了。

谁都没想到,脱贫带来一系列大变化,影响竟是那样深远。中国社会虽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,但只要上下齐心,共同努力,我们必将走向复兴之路!